首页
>
中国妇女网 >
妇联 >
新闻板块 >
儿童工作
500名大学生志愿者“云陪伴” 照亮定州乡村儿童成长路
标签:儿童工作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客户端
为进一步深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持续推进关爱服务精准化、规范化、机制化,河北省定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妇联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组织市思源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对接广州市番禺区以伴青少年发展中心,在全市实施以伴云陪伴暨乡村儿童陪伴计划,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为全市有需求的乡村儿童提供系统智慧、朋辈结对、课程指导、主题成长营等云端精准陪伴和实地关爱帮扶陪伴,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共招募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志愿者近500名,通过5000余次线上互动,累计陪伴乡村儿童近500名、时长超12200小时,用满满的爱意与关怀为孩子们绘就多彩童年。

一些留守和困难儿童不敢主动表达内心想法,面对学业困难选择独自退缩,在集体活动中总是默默躲在角落。而志愿者们以每周一次的云端陪伴,为这些孩子编织起持续稳定的关怀网络。秉持 “一人一策” 的教育理念,志愿者们通过一次次耐心沟通,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与性格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陪伴方案。志愿者们化身知心朋友,用温暖的话语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他们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更时刻留意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孩子们搭建起倾诉心声、释放压力的平台。随着陪伴的持续,改变悄然发生。
志愿者赵老师负责陪伴四年级学生小王。初次接触时,赵老师发现小王在数学学习上有疏漏知识点,尤其是几何图形计算方面,周长与面积公式混淆、组合图形计算容易出错。针对这些问题,赵老师精心制定了云陪伴方案。
为帮助小王准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赵老师采用“动手实践 + 口诀记忆”的方法。她让小王用卡纸裁剪出不同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亲自测量边长、计算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同时,赵老师运用生动的口诀让小王快速记住了公式的区别与运用。
经过几个月的云端陪伴,小王的数学学习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的小王,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类数学公式和解题方法,更养成了主动思考、仔细审题的好习惯,面对数学难题时也能自信地分析解题思路,真正实现了从“畏难” 到 “热爱”的转变。
学生小妍是个不喜欢表达并且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孩子,志愿者小程老师每周一节的心理疏导课,以一年级课本内容《怎么都快乐》为基础,结合《会说话的小蜗牛》、《乐观的小兔子》等趣味绘本故事与温暖治愈的故事视频,吸引小妍的课堂的注意力。同时通过互动问答环节,引导小妍尝试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经过几个月的云陪伴,小妍从不敢表达的“小透明”,到会主动分享想法、自主学习的小女孩。小妍的蜕变正是云陪伴课程心理疏导成效的生动写照。
定州市一些孩子对远方有着无限憧憬。以伴青少年发展中心公益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份期待,联合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985、211高校的优秀志愿者,精心策划30余场 “云游学” 课程。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化身 “云端导游”,带着孩子们 “漫步” 北京大学,“驻足” 中山大学古楼,感受岭南文化的厚重、感受上海交通大学的魅力。生动的讲解与趣味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沉浸式领略名校学术氛围以及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更如星火般点燃他们心中的求学热忱,为这些乡村儿童搭建起通向广阔天地的精神桥梁。

在暑假,定州市妇联将联合以伴中心志愿者开展线下入户探访活动,深入孩子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状况,与孩子及监护人面对面沟通,为每个孩子建立更详实的成长档案。通过“线上 + 线下”联动的精准帮扶模式 —— 线上通过云课堂持续跟进学习进度、提供心理疏导,线下定期回访巩固帮扶效果,全方位助力孩子成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分享:
- 编辑:周丽婷 ????2025-08-04
评论